Alternate Text

情绪宣泄

   

Carol Tavris 社会心理学家

 

原理:

愤怒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种生存情绪,与动物相同,达尔文把它叫做愤怒反射。他相信,这种攻击性的本性对物种生存至关重要。动物防御,保护自己,保护领地或它们的幼崽是本能的行为,而人类的愤怒混合了有意识的想法以及暴力反应。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愤怒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人类是唯一能够由愤怒化为报复以及因看似费解的理由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物种。美国近期有关愤怒的研究表明,一般人每天经历大约15种愤怒的情境。至少20%的民众具有能够产生严重危害健康问题的敌意性愤怒水平,另外有10%—20%的人徘徊在愤怒—健康相关问题的边缘。

社会心理学家Carol Tavris 对愤怒的研究所作的回顾是最全面的,他对有效和无效宣泄之间差异的阐述,澄清了一个关于愤怒的谬传,随意地释放愤怒不再被认为是具有治疗的作用。Tavris在几个研究中,鼓励被试者应用宣泄疗法来疏导愤怒,结果发现,随意地释放愤怒感以及疏导挫折感并没有产生健康的宣泄。相反,不仅随意释放郁积的情绪没有减缓攻击感,反而由于准许这些情绪的产生,导致强化了愤怒,并且唤起了更强的情绪。

试验与案例:

Ebbesen、Duncan和Konecni(1975)做的一个研究中访谈了100个航空工程师,他们都在三年前的合同到期之前失业了。结果显示无论在问卷中还是访谈中疏导和表达愤怒,对于被辞职者来说都是无效的宣泄,结果会导致对管理者更强的敌意。

Alternate Text

放松技术

   

Joseph Wolpe 博士

 

原理:

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佛洛依德认为,人类总会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本能紧张,这种紧张由内部的冲动和外部的压力所导致,他们不断攻击自我和本我。需要注意的是,睡眠并非真正的放松,睡眠时人的体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做梦)心跳,血压和肌肉紧张的程度都可能比平时还要显著提高。

试验与案例:

Winter(1982)对短跑运动员所做的个案研究显示,渐进放松训练是调节运动员焦虑情绪的有用方法。 Porray(1974)等人和Dalbolar(1973)等人研究说明,放松训练方法可降低高水平生理唤醒,如耗氧量、呼吸率、血压和肌肉紧张。 Lanning(1983)等人调查了修正的渐进放松训练和呼吸对于24名排球运动员焦虑水平和运动表现的效果,结果表明接受训练的个体比未接受训练的个体有更低的焦虑水平,比赛中具有更好的防守能力。

Alternate Text

认知重构

   

Albert Ellis
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

 

原理:

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但有一件例外——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认知重构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的思维的视角,并由此为知觉的转变提供了余地。毫无疑问,克服日常疲劳的最有效的自助方法就是通过认知重构法(或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它是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尤其关注非现实思维是如何引发问题的。我们认为,它可以提供有益的思路,教给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包括认知重构法在内,有少数几种心理疗法能够以数以百计的临床实验作为其科学依据。与其他大多数疗法不同,认知疗法侧重的是现在。它要帮助人们搞清楚,为了解决你的问题,今天你能做些什么,就是说,它着眼于解决“眼下”的问题。

试验与案例:

Leslie Kaymen博士于198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旨在确定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通过心理测验)对于压力的生理反应。所有被试的皮肤表面都放置了微量的病原体(破伤风菌,腮腺炎菌,酵母菌),作为压力承受水平的标准。然后,以态度为划分标准将所有的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并且让所有被试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消极主义者很快就放弃了,而积极主义者则坚持到最后时刻。几天之后,消极主义者的PNI反应(皮疹)比积极主义者的反应要明显的多。这些结果显示,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消极的态度会使精神和身体的压力反应延续。简而言之,消极的思维可能对身体产生有害得影响。Kaymen的数据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即消极思维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Alternate Text

行为矫治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心理学家

 

原理:

应用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他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

这一方法可用于多个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预防和改变个体的问题行为,同时促进个体学习。比较多的是用于教育领域,例如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障碍儿童的教学,如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训练严重智力落后、自闭症、情绪障碍、心理困扰的儿童习得新的语言和社会交往技能;又如注意力缺陷儿童的注意为控制训练、行为障碍儿童的怒气管理训练等。

试验与案例: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予强化,从而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

Alternate Text

日志写作

   

Ira Progoff 博士

 

原理: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将情绪,感觉,观念和记忆表达出来具有治疗效果。释放情绪能够减轻心灵的负担。许多有信仰的心理学家都采纳了这一概念,并将其用于心理治疗,这也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础。尽管敞开心扉的对话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将思想写下来也是极具治疗效果的。这一点在1945年逛到原子弹爆炸之后,被营救的人当中已经得到证实。具有治疗效果的日志写作可以定义为连续写作,记录个人生命旅途中的事件,思想,情绪和回忆。日志写作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应对压力的技术。多年以来,心理学家和健康教育专家都将日志写作用作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工具。

试验与案例:

现在的研究认为,日志写作不仅是因为能使情绪宣泄对心灵有利,对身体也是有益的。心理学教授James Pennebaber (1989 1998)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一项是,他要求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学生在连续4天里,用15分钟的时间写下手上的经历。尽管对于这些日志最初记录的都是痛苦,甚至是不愉快的梦,但是Pennebaber观察到接下来的时间里,参加实验的学生与控制组中只写一些表面话题的学生相比,他们更少因“疾病原因”前往校园健康中心。当Pennebaber与J.Kiecolt-Glaser一起再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再写作期间采集了前后血样。研究注意到,那些努力寻找心灵中创伤或感受的人,与那些在日记中只写表面话题的人们相比,他们的淋巴细胞表现出了“增强的免疫功能”

Alternate Text

绘画治疗

   

Edward Adamson
绘画治疗-艺术治疗之父

 

原理:

许多想法,感觉,洞见以及一些抽象的人类心理结构的感知难以用语言表达。缺乏必要的词汇描述生活遭遇的焦点,紧张程度以及对它们的理解,而这些生活遭遇正是心理试图加工和理解的。人们通过理解个人的思维,感受和知觉来寻求个体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以视觉绘画为媒介的自我表达,给人们过分依赖言语表达提供了一种平衡。

19世纪70年代末和19世纪80年代初,绘画治疗得到承认并被接受为一种应对技术,可用于每个个体,增加他们的自我意识,作为他们情绪表达的渠道。至今,绘画治疗领域的研究与临床个案研究的结果保持一致,即个体可以通过创造性的绘画表达获得自我发现的突破。如同其他应对和放松技术,“治疗”一词并不意味着病弱或需要帮助。更准确地说,绘画治疗适于增强个体对个人意识和解决过程的理解

试验与案例: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画所获得的收益还多。”科学家认为,儿童绘画是健全机体的一个途径。在生命初始阶段,视力和动作的发育特别重要,绘画有助于这些系统工作的协调,儿童绘画还能参与大脑半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专家们一致认为,儿童绘画能促进分解、合成思维的加速形成

绘画对成年人的帮助也很大,被广泛用于消除心理紧张、解除人为的一系列心理机能障碍。实践证明,高血压症患者、精神抑郁者和焦虑狂躁者进行绘画活动能使血压降低10~12mmHg,解除烦躁不安的心情

近10年国外有很多应用绘画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性研究,发现绘画疗法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今天,绘画疗法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为一种效用优异的疗法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几乎各个流派的心理技术,都能够整合在绘画疗法中而获得面目一新的应用。

Alternate Text

横膈膜呼吸

   

Itzhak Bentov 学者

 

原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平均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试验与案例:

人类呼吸的平均频率大概是每分钟14-16次。在唤起状态下,呼吸急促而浅短,并伴有明显的胸腔肌肉收缩。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到每分钟60次,以满足人体需氧量得激增。放松状态下,机体新陈代谢显著下降,才可能产生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循环。从生理上讲,当胸腔扩张和肌肉收缩造成的压力离开胸腔,交感神经活动就会下降。副交感神经活动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导致荷尔蒙分泌。Itzhak Bentov(1988)又对横膈膜呼吸的平静效果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把横膈膜呼吸和心脏发出的振动联系了起来。左心室收缩,泵送血液产生的能量,通过大动脉使全身产生共鸣。长时间呼吸暂停的横膈膜呼吸能够减少身体的共鸣,产生平静效果

Alternate Text

心理意象

   

Hanscarl Leuner
心理专家

 

原理:

在任何年龄阶段,大脑都需要休息,暂时从各种思想,烦恼和外部刺激中解脱出来。冥想是使大脑从感觉超载中解脱的最好办法。当闭上眼睛的时候,心灵才会有机会净化自己。实际上,所有的身体感觉都是把外部刺激送入大脑进行解释和检查的端口。实际上,人类是导向性动物,我们仅通过视觉就吸收大约三分之二的感觉信息。任何感觉信息都会冲击大脑,在压力之下,大脑会歪曲很多由内部刺激或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思想。通常情况下,大量的感觉信息会导致感觉超载。

想象具有强大的力量,想象力是人类独具的能力之一。作为一种认知技能,想象力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现在看来,那种认为在压力情况下不能进行想象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是可以的。心理意象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很多文化的发育时期。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很早就使用过心理意象和可视化。美洲印第安人,印度人的瑜伽,古希腊人都吧心理意象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对付疾病和提高健康。指导性心理意象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普及,并被临床医学接受。

试验与案例:

为了检验心理意象作为一种放松技术对各种生物医学性反应的效果,Jasnoski和Kugler进行了如下研究,即被试为了提高免疫系统,进行心理意象过程时,对被试的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SIgA),皮质(甾)醇和心境反应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神经免疫调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佛罗里达大学的Leva和Orlick研究了心理意象,表正向自我交谈,目标设定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被试的效应,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被试回复较快。

Alternate Text

颜色疗法

   

Jacob Lieberman 博士

 

原理:

色彩疗法,也称颜色疗法,简称色疗,它是基于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所有颜色而出现的。一个人所处的色彩环境不同,他(她)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身体的感受也会不同。色彩的呈现与光有相当的关系并与能量有关,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频率,自然会有不同的能量呈现,进而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人类的脑神经对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兴奋度,利用颜色的变化令人体能量中心达至平衡状态

自从Birren关于颜色疗法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之后,色彩的治疗能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振动医学”(bibrational medicine)的范围内更是如此。不同颜色的光线好像是可见的能量。颜色实际上是能量波以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Jacob Lieberman博士在《光线:医学的未来》(Light:Medicine of the Future)一书中指出了有关光线治疗的证据。

试验与案例:

Fa-ber Birren曾经进行过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探讨人们对颜色刺激的情绪和生理反应。现在对红色与蓝色的区别已经很确定,红色往往与爱,恐惧和愤怒等情绪反应的提高有关。与此项对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包括心跳,血压,呼吸,肌肉紧张和汗液分泌的提高。当被试者处于情绪唤醒状态时,如果暴露于红色光线下,这时被试表现出较多的烦躁反应。蓝色光线效果与此相反,被试是回归于生理的动态平衡状态。 一些医学实践也证明,色彩确实可以治病。1982年,美国加州一项研究显示,暴露在蓝色彩疗法色灯光下可以大大减轻罹患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的痛苦;闪烁的红色灯光可以让剧烈的偏头痛得到缓解。色彩疗法的实践还证明,黄色有助于治疗便秘,提高自信心;橙色对治疗抑郁症和哮喘有效果;紫色有助于减轻上瘾症和偏头痛;青色有助于治疗关节疾病和静脉曲张。色彩疗法还经常被用于治疗诵读困难症、阿尔茨海默症以及注意力缺陷。

Alternate Text

体感按摩

   

Olav Skille 博士
挪威著名教育家与医学家

 

原理:

人类对音乐中的低频(尤其150赫兹以下),感受最为深刻和舒畅。因为人体固有的振动频率,大都是超低频波或次声部分。这样,体感音乐声波通过骨传导的方式,直接刺激人的“内听觉”系统,适当强度而富含1/f波动的低频声波,是构成人体良好的生物学共振要素,因而对人产生各种良性的调整作用。

体感音乐通过骨传导方式,刺激人的“内听觉”系统,激活大脑古皮质和旧皮质层——这些区域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极其重要,尤其对脑卒中、脑外伤或脑发育滞后造成语言障碍、自闭之类很难用语言交流的人,往往起到想象不到的效果;同时,体感音乐治疗能促使大脑分泌各种有益于健康的活性物质(如内啡呔等),从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全身脏腑功能

体感音乐的振幅一般在数百到数千微米之间,这种物理作用对于打通脑部血管和微循环通道,改善脑组织供血,增强脑细胞活性与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再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感音乐产生的精密振动,能与人体形成广泛的生物共振和带来血循环的改善,尤其与音波设备接触的部位,微循环的改善更为明显。

试验与案例:

根据“1/f波动理论”,正常健康细胞的振动是一种以低频为主的1/f波动,具有较高的动能和活性;而异常细胞(如癌细胞或受到不良刺激的细胞)的振动,则是以高频为主的1/f2振动,动能和活性都大大降低。

体感音乐所产生的振动,正是一种1/f波动能形式,当这种作用与体内大分子和细胞等产生“同频共振”时,会使细胞的活性大大增强,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效应,使组织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得到有效调整

Alternate Text

音乐治疗

   

Helen Bonny
音乐治疗专家

 

原理:

1.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2.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

3.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也是人体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因而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而罹患“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4.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还能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而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5.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还能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而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6.心理学研究显示,音乐能影响人格,情感培养对人格成长至关重要,而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能有效地铸造人格;音乐能超越意识直接作用于潜意识,因而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音乐活动是相对有序的行为,有助于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

试验与案例:

根据美国音乐治疗协会1999年对4000多名美国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工作领域的统计显示,结合Schmidt Peters, 2002年所著《音乐治疗介绍》中对音乐治疗的适应人群的综述,先如今音乐治疗主要应用在艾滋病、虐待与性虐待救助、监狱、脑部损伤、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智力缺陷、分娩、早产儿、外科手术、精神病、神经损伤、脊椎损伤、老年痴呆、脑中风后遗症、儿童心理治疗、临终关怀、青少年犯罪、戒毒/酒、哮喘、舞台表演紧张、家庭治疗、正常人心理治疗、视力损伤、外形损伤、沟通障碍或损伤、自闭症、情感障碍(儿童,青少年,成人)严重的多种残疾的人群,还包括医院治疗者、接受身体康复项目者、老年人以及要达到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群等等。

Alternate Text

共振互引

   

Christian Huygens 荷兰物理学家 挪威著名教育家与医学家

 

原理:

物理学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物体,包括生物都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任何物体的振动都会制造出一个独特的能量场。亚原子微粒的运动被称为电磁场;就人类而言,这个场指的是能量场或者气场。量子物理研究发现,最小的亚原子微粒能够制造振动。人体中有很多组织制造着生理功能节律的振动(例如,脑电波、心率以及由肌肉紧张产生的振动),但肌体作为一个整体,包含无数的原子,也会产生振动。Itzhak Bentov在《悄悄靠近狂野的钟摆》(Stalking the Wild Pendulum)一书中写到,在自然放松状态下,人体自身以7.8赫兹为单位,产生单一的、标准的一系列振动;这就是“人体荷尔蒙系统的节律”。舒曼共振就是用来描述地球自身振动的术语,指的是地球周围环境和电磁辐射制造的大约每秒7.8周计的振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频率和人脑休息状态下的波以及海豚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一样的。按照音乐治疗师Stenv Halpen的话说,“天人合一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概念。”

试验与案例:

1665年,荷兰物理学家Christian Huygens发现,把两个时钟并排摆放在一起,最终两个钟摆摆动的频率趋于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共振”,即“在同一环境下近似频率振动的相互锁相振动”。两个或更多物体在附近范围内振动,主要频率会占据优势。最后他们会被“共振”以一致的频率振动。振动共振是自然界保持能量守恒的一种方式。一个音叉会与另一个附近范围内振动的音叉产生共振,与此类似,如果某一组织—心脏—由于新陈代谢活动加快而加快振动,那么临近的组织也会被共振到同样频率的振动。如果几个身体组织被共振产生更高频率的振动,一段时间之后的结果是,振动会退回到荷尔蒙条件下的振动频率。同样的现象也会出现在人体对外部振动的反应上。身体和收音机一样相当于一个传递者:它接收(吸收)振动的同时也在发射振动。

Alternate Text

生物反馈

   

William Grey Walter
博士

 

原理:

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自主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

生物反馈法的运用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来访者学习放松训练,以便能减轻过度紧张,使身体达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状态;二是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再通过生物反馈仪,使其了解并掌握自己身体内生理功能改变的信息,进一步加强放松训练的学习,直到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解除影响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过程的紧张状态,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 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 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试验与案例:

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以高血压为例,某院前用此法 治疗264例,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 运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的设备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湿度 反馈仪、脑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及脉搏反馈仪等。

qxxx fsjs rzcg xwjz rjxz hhzl hgmhx xlyx yslf tgam yyzl gzhy swfk